淮安市:打造“大应急、全灾种”灾情会商机制
编辑     发布于    2022-07-29 10:41:45

为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预见性、主动性和科学性,淮安市创新建立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,进一步优化整合各涉灾部门(单位)资源,积极搭建灾情信息共享、灾情形势评估研判、灾害损失准确核定的新型合作交流平台,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

深化“大应急”理念,搭建合作平台。由市减灾办成立推进灾情会商工作机制建设领导小组,制定印发《淮安市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(试行)》。例行灾情会商由市减灾委办公室根据灾害实际情况牵头召集,21个涉灾部门(单位)参与,采取通讯会商、例行会商、重大灾害即时会商三种形式,会商内容主要包括各部门(单位)统计调查信息、对灾情发展态势预测分析等。根据会商结果,由市减灾委办公室印发灾情简报并统一发布。

强化“全灾种”应对,创新工作机制。充分发挥会商平台作用,利用各部门(单位)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力量对灾情进行预评估,在灾害发生过程中,能够对水情、汛情、旱情、地质、地震等灾情和灾情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,并对灾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,对灾害损失进行会商评估。同时建立统一报表体系和统一灾情数据报送口径,将21个部门(单位)需要报送的灾情损失情况,分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、农林牧渔、基础设施、工矿商贸、公共服务等五类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制定统计报表,使灾情统计简单化、具体化、标准化。

突出“专业化”建设,确保取得实效。聘请农业、住建、水利、消防等方面专家组建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,为灾情会商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,制定《淮安市查灾核灾工作规程》《淮安市灾害信息员工作制度》等配套制度,为灾情会商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;施行责任清单式管理,编制涉灾部门和单位自然灾害灾情统计调查任务清单,做到“到事、到时、到人、到位”。